轉載煙臺YMG報道《煙臺研修生眼中的日本地震一周年》
煙臺研修生眼中的日本地震一周年 生活艱難但樂觀
水(shui)母(mu)網(wang) 2013-03-12 07:36:55 水(shui)母(mu)網(wang) 評論(0)| 大 中(zhong) 小
赴日(ri)煙臺研(yan)修(xiu)生在日(ri)本合影(ying)
水母網3月12日訊(YMG記者孟憲臣攝影報道) 大地震“撼動”日本山河破碎,而山東及煙臺所保持的這一“紀錄”卻絲毫未動搖———整整一年前,煙臺對日勞務派遣眾多,人數近5000名,而今,這一數字大抵相當,甚至實現反超:目前,全市約有6000余名技能實習生在日工作,幾乎遍布日本國內各地。
“震后重建,日本短工現象嚴重。日方高官贊言,你們的努力,見證了中日友誼,沒有來自山東煙臺的技能實習人員,許多工廠不能正常開工。”前段時間,通過煙臺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公司董事長劉治波的電話音筒,傳來中國駐日大使館公使呂克儉的一番評價。
見證者:重建不能沒有你們
呂克儉的話,也正是日本人十文字保雄的切身感受。
十文字保雄,是日本巖手縣十文字會社的社長,這家企業是在日本生產規模名列前茅的雞肉制品企業,約有員工1500人左右,其中來自海外的研修生超過100人,主要是來自煙臺的研修生。
“地震后,此前的研修生,被改稱為‘技能實習生’,不過,他們的作用卻十分重要!”十文字保雄講,在日本,人口老齡化的嚴重程度左右著工廠的生產。“研修生”的產生,也是由此而來。目前,在自己的工廠里,日籍員工的平均年齡超過50歲,其中相當一部分工人是退休后繼續工作;煙臺技能實習生雖然人數尚少,但卻能吃苦耐勞。在十文字保雄看來,“日籍員工的工作效率和出勤率,遠遠比不上體力、精力充沛的年輕技能實習生!”
感受相同的,還有日本震區“久慈”的一家商社老板間宮。
“大地震之后,一些本土員工都舉家遷移,而有些技能實習生仍然與我們一同努力,他們成了生產的骨干。而隨著中國勞務派遣的支持, 和我們商社一樣,不少工廠因為技能實習生的人員到位,才得以恢復產能。”用間宮的話講:“災難,讓自己深切感到情誼,而不是交易。”
參與者:收獲不僅是在學本領
5個月前,棲霞女孩張英英第一次踏出國門,和205名身份同為“技能實習生”的年輕人,一起在接受完出國前培訓后,啟程赴日本工作,他們分別被分配到愛知縣、千葉縣、滋賀縣、三重縣、大阪府、名古屋、兵庫縣等地方進行技能實習。
“汽車駛在鄉間的路上,兩旁的紅葉很美。很難想象,幾個月前這里曾遭遇過地震和海嘯!”在給國內朋友的信里,英英這樣描述著自己的所見所聞。而她在日本的工作和生活,也確是如此的平靜。
英英一直想實現創業夢想,而赴日本工作就是“掘金行動”的第一步。“現在會社里最重要的雞腿肉加工工序,都是由我們來做的,一個月能賺13萬日元左右,相當于人民幣1萬元,是國內同類工作工資的5倍!”工作之初,英英這樣說。利用在日本工作的機會,掌握日語、學習日本企業管理的經驗,回國后,還能成為日資外企里難得的高素質技能人才。
然而,隨著時間的推移,她的感受開始變得深刻許多。在英英認識的同鄉里,有人此前在地震發生時屬于受災較為嚴重的區域———巖手工作,大地震后,這些同鄉沒有選擇回國“避難”,而是依然選擇堅守崗位。“我接觸到的這些前輩,他們在地震中學會樂觀和堅強,而且,身邊的日本朋友變得越來越多,他們都講,不離不棄的朋友是值得深交的。”
觀察者:經濟在逐漸復蘇
“地震后,我多次赴日考察,我感覺,日本經濟在逐漸復蘇,在當前對歐美貿易不確定性增多的情況下,煙臺應該抓住契機,在震后商機中贏取合作!”作為一線觀察者,劉治波拋出了自己的觀點。
早在幾個月前,汽車企業的復產,對焊接、涂裝、零配件加工的研修生需求,增長了約20%,“還有日本另一個主要產業———電子行業,下半年開始,像索尼、日本最大的電腦維修企業阿德萊斯,一次就要我們提供40多個人。這說明日本的經濟正在逐漸復蘇,今后還會需要更多的研修生。”劉治波進一步解釋說。
那么,煙(yan)臺應(ying)該關(guan)注那些商(shang)機?劉治波認(ren)為,早(zao)在(zai)去(qu)年(nian)下半年(nian),日(ri)本經濟的復(fu)興需求開始(shi)顯現。比如建筑業(ye)等震后基礎設施(shi)行業(ye),此外,重建還會帶動食(shi)品(pin)、機械、紡織(zhi)等行業(ye)大幅增長。